首页

女王第一视角辱骂视频

时间:2025-05-26 01:17:21 作者:马来西亚百年华小“饮水思源” 浏览量:32993

  中新网吉隆坡5月25日电 (记者 陈悦)23日,在今年迎来百年庆典的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华女校举行“饮水思源”石碑揭幕仪式。该校董事长张泽链感慨,一块石碑寄托该校百年校史、象征该校对华文教育的坚持。

  创立于1925年的吉隆坡中华女校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是男女合校的小学。雪隆福建会馆会长陈炳钟介绍,当时,雪兰莪福建会馆和在地闽籍先贤感受到女子也有受教育需求,毅然创立中华女学校,初期专招女生。

  “三迁校舍”颇能体现中华女校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历程。陈炳钟介绍,学校初创时,借来两间商铺作为校舍,后来,学校又先后迁至福建会馆、永春会馆,直到1966年方迁入现址,结束“颠沛流离的日子”。

中华女校“饮水思源”纪念石碑揭幕。 记者 陈悦 摄

  在陈炳钟看来,在学校迁入现址前,华社积极为学校提供场所,体现马来西亚华社和闽籍先贤对华文教育的投入和重视。

  中华女校校长陈思霖说,中华女校的成长,还离不开一代代华文教育工作者的投入,该校就曾有“校长掌校又掌车”的动人故事:60年代迁入现址后,中华女校办校条件依然颇为艰辛。为了节省经费,当时的校长郑智鸾每天凌晨5点就随校车接学生,其余教职员也轮值跟车。

  1935年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在当地华校服务逾35年的郑智鸾曾撰文回忆称,当时的校址还属于偏僻乡区,“家长看到我一早在车内也安心”。郑校长还回忆,那时,适龄儿童登记入学期间,中华女校老师全体出发,按户到各处访问家庭争取新生,入夜才归。

  经过百年传承,在华社的大力支持和华文教育工作者努力下,中华女校如今已是马来西亚知名华文小学,占地超过3.8英亩,学生超过800人,校园设施完善。漫步在校园内,可以看到丹斯里林添良楼、拿督陈良民楼、丹斯里刘景成礼堂,以至中华女校综合礼堂(张泽链、刘明渊、欧阳云霞捐献),这些名字记录了华社知名人士对学校的贡献。

  陈思霖说,发展华文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是学校至今坚持的理念,学校长年坚持中秋节活动、新春庙会、书法挥毫比赛、敬茶感恩父母与师长等文化活动,举办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才艺班,让在校的各族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打下中华文化的基础。

  张泽链也告诉记者,自己是英文学校毕业,早年不谙中文,但加入学校理事会多年后,如今已能熟练使用中文交流和演讲。在他看来,随着马中经贸交流日益活跃,越来越多马来西亚民众重视中文教育,华文教育和中华女校一定会有更好发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特斯拉中国大区对外事务负责人:跨国公司将迎在华发展新机遇

7月26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将在福建沿海登陆,受其影响,山西黄河流域可能出现较强降雨过程。根据有关规定,经研判决定,自7月25日18时起,黄河防总、黄河水利委员会分别启动针对山西省的黄河防汛四级、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王沪宁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谈到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孙郁表示自己是从“暗功夫”这个角度来考察鲁迅的知识结构、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而考察五四一代学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本书按照鲁迅思想发展演进的轨迹,一方面考察他在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国学领域的整理与研究,另一方面考察国学对其写作、治学、审美与思想的浸润与影响。同时,书中论及其师长章太炎等人、同辈胡适与顾颉刚等人、后学台静农与徐梵澄等人的学术理念与传统学养,呈现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学人的治学理路与精神世界。

(新春走基层)温暖回家路 车厢里提前“闹”元宵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央企领导任职时间,平均来说是三年左右。从人数规模看,刘兴国认为,今年以来央企主要领导调整规模堪称密集,“历年同期调整,比此次规模大的并不多”。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可靠支持和关键所在。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从业者,邱晔说:“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去研发新仪器、探索新技术,认真细致地考察研发中每一步,为我国搭建自己的空间探测网保驾护航。深空探测事业需要我们青年人接续奋斗,我将贡献出青年人的力量。”

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巡展在印尼国家美术馆举行

刘芳表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建议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及家属早诊断和早治疗,以防止出现严重的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在治疗中可选择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二者均有效且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